通过铣削扩孔
既可通过圆弧坡走铣又可通过圆周铣对现有孔执行扩孔。

圆弧坡走铣

圆周铣
圆弧坡走铣 - 3轴
- 恒定坡走铣
- 没有进刀或退刀
- 铣刀始终保持吃刀状态
- 坡走铣操作 - 底部切削
首选:
- 孔深大于刀具的最大ap
- 最佳孔同心度和圆度
- 在振动敏感型应用中


圆周铣 - 2轴
圆周铣是使用镗刀的传统加工方法的替代方法。可通过沿着圆弧刀具路径移动大多数90°铣刀来执行圆周铣。
- Z保持恒定
- 在每层圆周铣中都有进刀和退刀
- 应编程为圆弧切入
- 镗削时的孔公差不如圆周铣
- 每次走刀都会产生接刀痕
首选:
- 将刀具路径编程为超过360°以避免接刀痕
- 仅需一次走刀能够实现大切深ap的铣刀浅孔
- 坡走铣能力差或不存在 - 没有轴向支撑的长刃铣刀




计算进给
需要降低进给的原因如下:
- ae相对于直线切削时会增大,从而降低切屑减薄效应
- 周边进给大于刀具中心进给
- 在Dvf的基础上计算进给。




切入
圆弧切入可确保刀片切出时产生薄切屑。小接触角可减少振动并确保高生产率。
倒角铣
普通倒角、V形槽、背倒角、焊接坡口以及沿着工件边缘进行的去毛刺工序是常见的倒角铣工序。根据机床和夹具类型,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执行这些工序。可使用小型面铣刀、长刃铣刀、立铣刀或倒角铣刀。 刀具选择 倒角铣刀 倒角刀具的选择取决于多项因素,例如: 工序是正倒角或背倒角 倒角角度 最大倒角深度 待加工材料 在正倒角工序中,其中一项主要考虑因素也是机床中可用的刀具组件。对于背倒角工序,孔尺寸也将限制铣刀尺寸,因此将影响刀具选择。通常,由于可达性的原因,内部加工中的小倒角需要使用整体硬质合金刀具;较大的倒角则需要使用可转位铣刀。 辅助倒角铣刀 在主轴或工件可以倾斜的4轴和5轴机床中,可使用许多刀具加工倒角和去毛刺,例如: 90立铣刀 45面铣刀 加工大倒角时,可使用长刃铣刀 如何应用 切削参数 通常,相对于铣刀直径,切深 a p 和切宽 a e 较小。这意味着,对于小吃刀量,应使用更高的切削速度推荐值。也可大幅提高每齿进给量 f z 。表面质量要求将限制 f z 。 孔口倒角 得益于一些既能加工倒角又能加工螺纹的铣刀,可在完成螺纹加工工序后使用相同的刀具为孔口倒角。可使用圆弧插补铣削路径执行该工序,参见下面的法兰孔背倒角编程路径。 刀具长度和半径的编程刀尖点 将铣刀定位到孔上方的中心位置,铣刀正转然后轴向移动至所需深度Z... chevron_right
故障排除
在加工后仔细观察刀片/切削刃有助于优化刀具寿命和螺纹质量。将不同类型刀片磨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列表用作成功进行螺纹铣削的参考。 切削刃的未切入部分因切屑冲击而损坏,从而导致表面质量较差且后刀面过度磨损 提高切削速度 在切削开始时降低进给 提高稳定性 增加走刀次数 使用全牙型刀片 表面质量差,清除积屑瘤时,切削刃崩碎。 切削区域温度过低 粘性极高的材料,例如低碳钢、不锈钢和铝 提高切削速度或进给 使用油雾或切削液 过度磨损导致切削刃被削弱 切削刃后缘破损导致表面质量差 降低速度以降低温度 降低进给 不稳定的切削液供应或断续切削引起温度变化,从而导致出现垂直于切削刃的小裂纹、刀片崩口和较差的表面质量 大量或完全没有使用切削液 降低切削速度 切削刃塑性变形、下塌导致切屑控制差、表面质量差和刀片破裂。 切削温度和压力过高 降低切削速度 降低进给 快速磨损导致表面质量差或超出公差范围。 切削刃的未切入部分因切屑冲击而损坏,从而导致表面质量较差且后刀面过度磨损 提高切削速度 在切削开始时降低进给 提高稳定性 增加走刀次数 使用全牙型刀片 过度磨损导致刀具寿命短、零件上形成毛刺、表面质量差、产生过热以及过度噪音。 振动 切屑再切削 零件上形成毛刺 表面质量差 产生热量 噪音过大 提高进给... chevron_right
坡走铣:2轴线性坡走铣和圆弧坡走铣
什么是成功的坡走铣? 线性坡走铣 是在加工封闭槽/型腔/阀腔时切入工件的一种常用的高效方法,该方法无需使用钻头。 线性坡走铣被定义为沿轴向 (Z) 和径向... chevron_right
故障排除
下表中所示为与振动问题、堵屑、切屑二次切削、表面质量不符合要求、毛刺形成、机床功率和刀具磨损有关的铣削故障排除技巧。 原因 解决方案 振动 刚性差的夹具 评估切削力的方向,提供足够的支撑或改进夹具 通过减少切深 a p 来降低切削力 选择具有更锋利切削刃的疏齿和不等齿距铣刀 选择具有小刀尖圆弧半径和小平行刃带的槽型 选择细晶粒无涂层刀片或薄涂层刀片 避免在工件受到的支撑不足以抵抗切削力的情况下进行加工 轴向刚性差的工件 考虑使用具有正前角槽型的方肩铣刀... chevron_right